课程描述
 专业课程体系图 
 课程描述 
 二年级建筑设计教案 
 三年级建筑设计教案 
 四年级建筑设计教案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教学大纲(二) 
 课程教学大纲(三) 
 课程教学大纲(四) 
 课程教学大纲(五) 
 课程教学大纲(六)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要求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描述>>二年级建筑设计教案
 
岭南水乡中的幼儿园设计

前四年整体教学架构:
一年级:设计基础——一年级是建筑设计教育的预备和初始阶段,是为将来几年的设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年。
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集中了对形式的认识与表达、环境的体验与感知、制图知识的掌握、建筑空间的认识与初步设计。将各个知识点融汇整合成有机的教学过程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二年级:设计进阶——注重环境:场地与环境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一年级环境体验与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对环境的认识和分析与对建筑空间的表达联系起来。
注重服务对象:对于建筑使用的了解和归纳是二年级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二年级的设计类型较为丰富,针对建筑服务对象,选择从简单到复杂的使用人群。
注重行为:在对服务对象的调研了解的基础之上,学习将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体现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
三年级:设计拓展——复杂环境:三年级设计所面对的环境相对二年级更丰富,可能出现复杂城市环境、历史建筑等约束。
复杂对象:服务对象的人群种类或者年龄层会更复杂,与此相对应的是更复杂的功能和空间需求。
注重营造:在这个阶段,随着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完善,提出营造的概念。
四年级:设计综合——实践能力:四年级的是系统设计课的最后一年,设计题目更趋向复杂、综合,并强调训练实践能力。
城市与建筑:高年级的设计题目规模更大,且随着城市设计知识的掌握,应更多关注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生态与建筑:引入计算机辅助的生态分析软件,鼓励生态环保的创新。

二年级教学架构:
别墅设计 :独立住宅的设计是学生接触的首个完整的独立建筑的设计任务。在真实的基地中训练学生考察一户人家的生活空间需求,完成从一年级开放的形式和空间训练到实体建筑的转折。
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是针对大学生建造的,属于学生最熟悉的人群。在建筑规模适当扩大的同时也完成私有建筑到公共建筑的转变。在训练学生能够应对较为复杂的建筑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建筑的场地。
餐厅设计 :餐厅的基地位于本市的烈士陵园内,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优美的公园环境内设计对外开放的餐厅建筑。作为学生接触的首个营利性建筑设计,面对的服务对象更加复杂且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关注流线。
幼儿园设计:幼儿园建筑在低年级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由单体建筑向群体或者组团空间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前期的小住宅和餐厅等引导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的状态,认识建筑要素,协同设计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一定建筑设计方法。幼儿园与之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只是设计规模上有所差别,建筑性质和对象区别更加明显。在前面的三个设计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如何协调功能、形体、环境和空间的关系。
因此在二年级的最后一个大设计中,应该一方面能够总结之前的建筑训练成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环境和特殊人群对建筑的影响——在一个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乡村环境下,如何为农村的孩子设计和营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本阶段教学特色:
特色地形:基地所处是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该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
小桥流水、人家,是岭南水乡文化不可或缺的,水乡一带,参天的古榕、碧悠的水波、游弋的鱼儿、石砌的埠头,旧麻石街,沿岸错落有致的居民,一幕幕展示着水乡风情。
长期居住于此的居民早期是旧时分布于珠江下游各支系的水上居民、流动渔民,又被称作疍家人,在中国历史上,疍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和民俗都与陆上居民不同。
所选基地正是位于这样一个既具有岭南水乡地貌,又大量生活着疍家人后裔的村落。基地特殊的地理特色与文化背景为教学与设计的深入提供了可能性。

乡村环境:基地所处的东涌镇是在2006年1月由原东涌镇、鱼窝头镇、灵山镇西樵村合并而成。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广州“南拓”轴中心节点上,区位及交通条件优越。
东涌镇作为南沙区西北部的发展前沿,番禺区和南沙区的重要接合部,区域优势更加日显凸现。镇域内有南沙大道、市南路两条出入境交通大动脉,有途径的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黄榄快线、地铁四号线以及即将动工的穗港高速客运铁路、南二环高速等,这些交通主干线都在该镇实现枢纽连接。  
另外,东涌镇水上运输发达,有沙湾水道、骝岗水道和蕉门水道,300-500吨级货船均可通航,且不受潮汐限制。北距广州市中心城区40公里,距香港91公里,距澳门69公里,距南沙口岸仅18公里,下辖2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均享受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儿童行为:3 岁至6 岁是儿童认识、感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与可塑性。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儿童行为认知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保证幼儿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正处在成长期,充足阳光与良好的通风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
幼儿对空间有敏锐的心理感受,幼儿园是进行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空间环境对儿童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空间感受往往在幼儿教育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层次清晰,丰富多样的复合空间,促进幼儿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长。
视觉是幼儿感知事物最直接的方式,色彩设计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幼儿园需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其外立面风格与色彩的选择上也应体现这一特质。

幼儿园建筑设计:
任务书:基地基本情况:    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广州市番禺区的东南部。镇内经各条主要干道及水道,其中水道更是是穗、港、澳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快捷方便。大稳村位于东涌镇的北面。基地西北两面临水塘,南面有村道经过,南面相望有村内重要的河涌水道,水道两旁树木葱郁,景色怡然。

(一)设计任务: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大稳村拟重建一所6班幼儿园,每班平均28人,具体环境状况详见地形图。
(二)功能组成(单位M ):
1.儿童生活用房:活动室6*60;卧室6*60;卫生间6*18;储存室6*9;音体室1*120;电脑房1*120。
2. 供应用房:工作间(含配餐)1*60;主食库1*12;副食库1*12;消毒开水间1*9;工作人员休息室(兼更衣)1*12。
3.服务用房:行政办公2*12;保健室1*12;隔离观察室1*9;晨检、接待室 1*12;资料兼会议室1*18;储藏室1*12;传达值班室1*12;教工卫生间1*15。
(三)设计要求:
1、平面布置应分区明确,功能合理,出入口便于家长接送。
2、建筑形象应考虑地段环境特点,适合幼儿园性格特征。
3、考虑所在地区气候特征,保证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4、园区内应布置运动场地、以班为单位的游戏区、种植试验园,有良好的室外环境设计。

教学方法:了解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设计原则,掌握建筑环境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法,初步具备从城市(农村)环境、地块周边环境及地块内部环境三个层面进行环境分析,进而形成方案构思的能力,初步具备综合设计能力。
从环境分析和调研入手,以草图和草模为媒介进行设计思维的启蒙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从环境到设计理念再到形式的生成与表达的逻辑过程。
从手段上强化草图和工作模型贯穿设计全过程,场地分析强化,用真实地形进行现场调研分析,课程采用真实场地,要求教师必须带学生进行现场调研讲解。
二年级的设计任务从居住建筑到较复杂的中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不同阶段循序渐进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表达能力。在鼓励设计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树立核心价值在于功能、环境以及技术与建筑空间、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理性的建筑设计方法。
教学任务与目标
对幼儿园建筑类型的掌握
1.熟悉幼儿园建筑类型、规模、额定标准;
2.了解不同区域环境(乡村、老城区)的社会背景以及对建筑布局及造型的要求;
3.了解幼儿园的不同幼儿(残障儿童、留守儿童、乡村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教育特点及其对建筑布局和造型的要求;
4.熟悉幼儿园使用者的活动尺度,家具尺寸,生活规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5.熟悉幼儿园的平面单元和结构布置标注化的要求;
6.鼓励和激发以幼儿为设计对象的创造性空间或概念性创意。
注重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教学指导和全面的设计能力培养,通过理论讲授、分析调研、课程设计及课外作业等四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步骤:
1. 调研阶段: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形成对设计任务的全面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调研,学会分析比较和多方向解读和判断。特别是对场地的地域特色的了解,通过访谈和观察深层次的了解场地平时的使用情况和生活场景特征。
2. 场地分析阶段:场地分析主要来源于调研阶段和书籍、网络的资料收集,总结东涌镇本地民居形态特征,居民生活习惯和传统,当地建筑常用材料及构造方式及场地周边的各种对建筑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课堂讨论、交流。
3. 概念设计阶段:重点探讨建筑单体与群体环境的关系,结合场地分析结论和对儿童这种特殊人群行为特征的总结,完成总图与体块关系图,在课堂上进行优秀作业的交流、探讨。
4. 深化设计阶段:完成建筑功能布局、空间组合关系的调整,对细部深化表达,协调平面布局、流线组织、内外空间交流、外部造型、结构布置等。要求功能合理,流线清晰,空间完整,关注空间尺度、构造做法,满足规范要求。

5. 成果表述阶段: 正图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综合调整,满足最终深度需求,使最终设计成果应达到与环境关系和谐,分区合理、流线清晰、交通顺畅,综合调整之后,满足涉及深度要求,制图和排版的控制与成果完善。鼓励多种表现手法运用。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粤ICP备05008833号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校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 邮编:510090  

粤ICP备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