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作业任务书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4) 作业编号:19-20-01 适用年级:建筑学三年级下学期
一、题目 24班小学建筑设计
二、教学目的
学习公共建筑设计步骤和方法,以及群体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形态控制,进一步学习建筑
各部分功能和空间的组织方法。学习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创作构思,学习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基
本原理与方法 ,以提高设计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设计任务与成果要求
(一)设计要求:
项目选址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二期西区核心区域范围内,北靠花城大道,南邻临江大道,
员村四横路西侧地块,地块周边均为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便捷。项目用地面积约 18000 平方米,规模为 24 班完全小学,容纳学生 1000 人左右。设计内容包括校舍(包括教学、行政、辅助三部分),体育运动场地,绿化等。
• 要求处理好各功能组成之间的关系, 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 立面形体具有教育建筑的特征。
• 满足功能要求下,提供具有变化的室内外空间,给教师,学生丰富感受。
• 总平面设计综合考虑朝向,采光,通风,地域特征的因素,布置建筑及运动场地。
• 方案需注重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性格特点。
• 本项目具体使用房间面积要求见下表。
名称 |
间数 |
总面积控制 M2 |
普通教室 |
24 |
2000 |
专业教室 x5、实验室 x5、相关活动室 x5 |
15 |
1500 |
藏书与阅览 |
1 |
250 |
多功能厅 |
1 |
250 |
教师休息、办公与会议 |
15 |
1200 |
餐厅与厨房 |
1 |
1000 |
学生宿舍 |
24 |
1000 |
风雨篮球场 |
1 |
800 |
田径场及若干运动场地 |
|
200M 环形跑道 |
以上面积增减控制在 5%以内。其他门厅,走道、卫生间等建筑面积自定。总建筑面积控制 9000 平方米,上下 5%浮动。地形图:详见附图。
建筑退缩及退界要求:按《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5 版)》执行。
(二)成果要求
学习过程强调模型制作与表达,最终正图亦强调设计过程的展现与设计理念的全面阐述,故需提醒大家注重表达的学术性、规范性与完整性。成果内容如下:
实体设计模型(要求:比例 1:500,须表达周边环境及建筑空间关系)
建筑 主要视点效果图(包括但不限于:低点、鸟瞰等,绘制墨线淡彩轴测图)
设计构思及建筑生成分析(图文分析阐释设计理念、构思及建筑形态)
总平面图(比例 1:1000,内容包括:环境设计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停车位)
建筑 各层平面图(首层比例 1:300,其它自定,须有比例尺或尺寸标注;首层须表达场地环境及细节,各层卫生间平面须布置)
建筑各向立面图(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加淡彩及阴影)
主要剖面图 2个(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长短轴各一,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变化)
室内重点空间剖透视 1个(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变化)
模型照片(张数自定,须做后期处理并合理排版)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面积(总面积及各层面积)、层数、停车数等)
其它分析图、透视图数量自定。 图纸规格要求 :
教学过程中验收与评图节点,每次需提供 A1 图纸 1 张;
最终正图为 A1 图纸 2 张 , 图面排版须统一。
四、参考资料
(1)《中小学建筑设计》张宗尧 李志民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 年版)
(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7
(6)《建筑方案设计》沈福煦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7)《建筑设计手法》沈福煦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8)理想空间丛书:《个性化校园规划》 江浩波 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2
(9)理想空间丛书:《中国高校校园规划》 包小枫 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2
(10)《教育建筑》 龚兆先 潘安 编著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11)《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等建筑杂志。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作业任务书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4) 作业编号:19-20-02 适用年级:建筑学三年级下学期
一、题目 广东工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掌握功能较为复杂的综合建筑的设计处理手法。
2、了解学术交流中心和旅馆建筑的特征和设计原理。
3、学习建筑设计中安全疏散与防火、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的有关知识。
4、融合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把握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设计任务与成果要求
(一)设计要求:
广东工业大学拟于东风路校区建设一座多功能学术交流中心,包括会议、接待、住宿、餐饮等功能。该建筑既可用于校内外的学术交流,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又可面向社会营业,在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其对内对外的双重特性。
(1)功能合理,空间有趣,解决好建筑与室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2)营造安静和接近自然的环境,注意噪声和交通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处理好与校内交通之间的关系。
(3)建筑形象应体现时代气息特征,成为校园及城市重要的景观建筑。
(4)结合岭南特色,注重绿色生态技术在设计中的运用,充分体现节能、低碳宗旨。
(5)满足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二)用地情况(附地形图)
基地位于校区主入口东侧,基地南面是城市主干道东风路,用地红线面积4435㎡,详见用地地形图。规划控制要求如下:
(1)使用强度:容积率≤3.1,建筑密度≤35%,绿地率≥35%;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12500㎡;建筑高度<50米。
(2)交通组织:机动车主出入口从东风路校门进出,不经过学校道闸,地段详见地形图。
(3)建筑退让:建筑退缩及退界要求按《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5版)》执行,建筑红线自定。
(三)使用功能及面积分配: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4500m2(含地下室)。
区域 (建筑面积m²) |
项目 |
规模/建筑面积(m²) |
客房 (4200 m²) |
标准间 |
70间(35㎡/间) |
大床间 |
40间(35㎡/间) |
普通(豪华)套间 |
10间(3~5套) |
大堂 (650 m²) |
大堂 (含总台、银行、邮电、行李、商务中心等) |
500 |
前台办公 |
50 |
商店 |
100 |
餐饮 (1700 m²) |
中餐厅 |
350 |
西餐厅 |
250 |
4-6间包间 |
300 |
咖啡厅、酒吧 |
100 |
厨房 (含各类库房及备餐,咖啡制作、酒吧库) |
700 |
会议 (800 m²) |
多功能厅 (可做报告厅用途,也可分3间, 厨房与中餐厨房共用) |
450 |
中小会议室6间 |
350 |
健身娱乐 (700 m²) |
健身房 |
450 |
台球棋牌乒乓 |
250 |
后勤部分 (400 m²) |
行政办公 |
100 |
工程维修 (木工、电工、机修、水工、园艺器材等) |
150 |
客房服务 (工具库、洗衣房、被单库、清洁用品库、地毯库等) |
150 |
机房 (700 m²) |
首层 |
消防监控中心 |
30 |
地下部分 |
配电间: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间、发电机房 |
230 |
生活水池及水泵房、消防水池与水泵房 |
250 |
制冷机房 |
150 |
电讯、电话、网络机房 |
40 |
停车库 (2000 m²) |
|
48辆 |
此外,以下内容面积自定:
(1)客房区域每层的服务用房:分层服务台及值班室、茶水间、被服间、卫生间等。
(2)各个区域的门厅、走廊、电梯间、楼梯等交通面积;休息区面积;卫生间、准备间、库房、储物室、管道井等辅助面积。
(3)地面可停放2辆大巴和10辆小汽车。
地形图如下:
(四)成果要求
学习过程强调模型制作与表达,最终正图亦强调设计过程的展现与设计理念的全面阐述,故需提醒大家注重表达的学术性、规范性与完整性。成果内容如下:
实体设计模型(要求:比例1:500,须表达周边环境及建筑空间关系)
建筑主要视点效果图图(包括但不限于:低点、鸟瞰等,绘制墨线淡彩轴测图)
设计构思及建筑生成分析(图文分析阐释设计理念、构思及建筑形态)
总平面图(比例1:1000,内容包括:环境设计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停车位)
建筑各层平面图(首层比例1:300,其它自定,须有比例尺或尺寸标注;首层须表达场地环境及细节,各层卫生间平面须布置)
建筑各向立面图(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加淡彩及阴影)
主要剖面图2个(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长短轴各一,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变化)
室内重点空间剖透视1个(比例自定,须比例尺或尺寸标注;应反映建筑内部空间变化)
模型照片(张数自定,须做后期处理并合理排版)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面积(总面积及各层面积)、层数、停车数等)
其它分析图、透视图数量自定。图纸规格要求:
教学过程中验收与评图节点,每次需提供A1图纸1张;
最终正图为A1图纸2张,图面排版须统一。
四、参考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2018年版)
(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
(5)《旅馆建筑设计》,唐玉恩 张皆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旅馆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酒店设计——发展与规划》辽宁学术科技出版社
(8)《酒店设计方法与手稿(修订版)》辽宁学术科技出版社
(9)《教育建筑》 龚兆先 潘安 编著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10)《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等建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