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思政>>重大工程资源库>>正文
 
工业建筑
2022-01-06 15:47  

一、漕河泾新洲大楼

上海西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一座不同寻常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车流密集的中环路快速横贯漕河泾办公产业园,漕河泾新洲大楼正位主干道近旁,路东侧为一座狭长的公园。新洲大楼沿高速公路的走势布局,在公园和道路交通衔接处稍做折转,定义出城市景观之间的视野轴线,建筑体在城市环境中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上呈现独立而引人注目的姿态。桥型混凝土基座之下的空间成为临近公园的延伸,构建出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供市民休憩社交,也适宜举办室外活动

新洲大楼坐落于道路与绿地公园之间孤岛般的地块之上,为了不隔绝两者之间的联系,两个锥形的清水混凝土支座支撑起一座桥梁般的建筑,以最小的首层占地面积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建筑东西侧空间上的联通。两座锥形基座内设有交通核心,基座和双股柱支撑了屋顶桁架,屋顶绗架通过吊柱悬挂层间楼板,创造了可灵活分隔使用的无柱楼层空间。新洲大楼上部标准层为双过道办公空间,围绕核心筒和中央光庭设置。办公层下部空间内设有展览和观演空间,两座阶梯式多媒体厅分别坐落于基座层悬挑结构两端。建筑内部空间的亮点在于基座内的展示空间,其与宽度与建筑进深等身,特殊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内部的开敞无柱,中庭空间从其上方升起至建筑顶部,因此建筑各层空间均可以共享展示空间,实现了展厅面向建筑内外多维度开放的独特空间体验。

 

 

 

 

二、 大连37相文创园

 

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着东北对外开放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作为东北的经济旗帜,大连现存大量的工业遗产,如何避免粗放式的大拆大建,而是通过恰当的保护和再利用,赋予老工业园区新的功能,成为亟待探索的方向性模式。大连37相文创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的城市更新实践

改造策略立足场地现状,平衡于理性与感性之间,以综合性的逻辑判断和多层次的情绪感知为项目改造赋能。UUA以创造一个活力的文创园区为目标,将建筑更新为城市的区域性地标建筑,复合业态的载体,文化价值呈现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有活力的城市节点。

大连37相文创园融合了传统办公、众创办公、餐饮、阅读、艺术教育、时尚工作室等组合业态,各个业态之间有区隔有联系,空间设计营造出一种开放的通透感,使得自然光可以在各区之间游走,视觉上也更显开阔,亦能观赏室外景观。

大连37相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城市更新项目。她承载了五十年的时间积淀,见证了大连由工业之城向文化之城转变的阵痛;她力在挖掘老城区的新梦想,以针灸的方式激活社区;她连接了新旧大连的城市精神,一种山海汇聚的多元包容。

 

 

 

 

 三、华谊万创

    华谊万创·新所坚持了上生·新所“开放.共享”的空间定位原则,将项目四周界面全部打开,把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高校、办公等客群,与周边的生活空间连通,形成很强的互动性。集中的绿化与露天广场,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与休闲空间的需求。整体来看,园区以办公及配套商业为核心功能,打造出形态丰富、空间可变、配套共融的空间载体。园区内18幢建筑的高层高、强承重等特点被保留,充分尊重场地工业遗存,把包豪斯主义简约、疏朗的风格运用到整体设计中。通过保留厂房元素、提炼设计语言、转化现代功能等工序,延续园区历史记忆并获得功能新生。园区所处的“大零号湾”地区,是闵行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也是闵行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动力所在。今后五年,“大零号湾”科创载体预计将达到100万平方米,迈向国内一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大零号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承载区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最佳实践地。

 

 

 

四、江南绣衣厂

 

2019年,常熟江南集团在现有基础上开始改造整修,以期重新唤醒她的活力与价值。项目由四幢多层建筑构成,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726平方米。经过设计团队仔细的现场勘查与分析后,秉持着充分尊重历史和现状的态度,仅拆除并重建一栋破损严重、已为危房的砖结构原辅料用房,其余的生产车间、办公楼、餐饮厅皆在保留其原有结构基础上进行局部加固。通过对原有建筑相互关系及未来功能的分析,这些差异性巨大、性格各异的建筑间需要形成有机的生态,建筑和场地间感受属性需要由原来的单一体验转变成具有记忆性的复合感知,这就要求场所中需要介入有强有力的创新元素。这种新的元素在介入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场所记忆,另一方面给原有秩序带来全新的冲击,从而发出应对当下生活的回音,能够让项目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叠现光阴的厚度。

 

 

 

 

 


 

五、上海化工厂

    上海化工厂前身为1924年日商开办的明华糖厂,由日本冈野建筑事务所设计,在30年代和80年代经历了多次修建、改造,直至2010年搬离。如今保留的2层建筑体量占原明华糖厂仓库的四分之一,其余部分由于历史价值不高且形制混乱而被拆除。在明华糖厂所在的区域,原有防汛墙横亘在码头和后方厂区之间,以高大厚实的姿态强硬地阻隔了城市空间与水岸的连接。为将珍贵的滨水空间开放给城市居民,我们将二级防汛墙后撤,并藏匿在连续的草坡之中。建筑西侧与南侧的界面采用“修旧如旧”的改造方式:在保留30年代原有仓库钢筋混凝土厚实墙体形制的同时,精心修复了极具历史特征的南侧门窗木框和西侧排风扇。建筑北侧界面在原隔墙拆除后形成悬挑灰空间,落地玻璃窗轻盈低调地藏于后方,显现出独特的空间断面。为强化其特征,我们在原内部楼梯的位置新置入了轻盈的悬索楼梯,一路延伸至屋顶架设的“漂浮”人行廊道,从而形成公共开放的绝佳望江平台。

 

 

 

六、油罐艺术中心

    油罐艺术中心定义了新时代的都市艺术机构,它将城市公园与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工业遗存与创新未来,都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并以开放友善、谦逊包容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中,深受公众的喜爱。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发挥着它的无限可能,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种平等、共享的人文精神。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粤ICP备05008833号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校地址:广州市东风东路729号 邮编:510090  

粤ICP备05008833号